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26篇
  免费   6792篇
  国内免费   4316篇
耳鼻咽喉   2479篇
儿科学   960篇
妇产科学   2502篇
基础医学   5095篇
口腔科学   700篇
临床医学   9266篇
内科学   9781篇
皮肤病学   1064篇
神经病学   1513篇
特种医学   58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8篇
外科学   18769篇
综合类   14548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285篇
眼科学   673篇
药学   3947篇
  12篇
中国医学   483篇
肿瘤学   2360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888篇
  2022年   1775篇
  2021年   2553篇
  2020年   2233篇
  2019年   2203篇
  2018年   2161篇
  2017年   2367篇
  2016年   2882篇
  2015年   2590篇
  2014年   4787篇
  2013年   4552篇
  2012年   5217篇
  2011年   5797篇
  2010年   5113篇
  2009年   5028篇
  2008年   5031篇
  2007年   5544篇
  2006年   5098篇
  2005年   4904篇
  2004年   3910篇
  2003年   3602篇
  2002年   3958篇
  2001年   4186篇
  2000年   3906篇
  1999年   2731篇
  1998年   2514篇
  1997年   2189篇
  1996年   1210篇
  1995年   911篇
  1994年   676篇
  1993年   401篇
  1992年   349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238篇
  1987年   189篇
  1986年   165篇
  1985年   173篇
  1984年   106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84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转染Stat3(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显性负性基因Stat3β质粒阻断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的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向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中转染携带Stat3β基因的质粒,四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tat3靶基因cyclinD1、bcl-xL mRNA表达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转染Stat3β质粒36 h后,SW480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t=5.216,P=0.006);G0/G1期的细胞比例由40.37%上升至67.25%,S期细胞由44.68%下降至31.23%;发生早期凋亡的细胞比例由5.34%上升至24.42%;同时cyclin D1、bcl-xL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5.228,P=0.010;t=3.517,P=0.025).结论 转染携带Stat3β基因的质粒可以通过下调Stat3靶基因的表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为以Stat3为靶点的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2.
不同输血方式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TNF—α和IL—l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对31例肺鳞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将其分为两组,同种输血组(A组)17例,自体输血组14例(B组)。测定两组围术期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浓度。[结果]A组输血后d1与输血前相比血清中TNF-α、IL-10浓度增高,以IL—10变化尤为明显,输血后d5TNF-α降低并接近输血前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IL—10仍明显高于输血前的水平。B组中不同时问IL—10无显著变化,TNF-α于ds明显高于输血前。[结论]肺鳞癌患者围术期同种输血后血清中TNF-α降低与IL—10升高有关,IL—10升高可能是同种输血后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自体输血可减轻或去除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8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redictors of long-term survival (>24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gall bladder cancer.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17 cases of gall bladder cancer resected between 1989 and 2000. The resections included 80 simple cholecystectomies and 37 extended procedures. Patients with survival >24 months (n=44)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having survival <24 months (n=73) for 17 prognostic factors. Overall median survival was 16 months with a 5-year survival of 27%. T status (P=.000) and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P=.001)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long-term survival. Survival advantage was seen in T3N+ve disease (P=.007) with extended procedures. Complete (R0) resection was attained in 30 patients with a 5-year survival advantage of 30% as compared with incomplete (R1) resection (P=.0002).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mproved survival in simple cholecystectomy group (P=.0008) but no advantage was seen after extended procedures. Stage III (P=.001) and node-positive disease (P=.0005) had significant benefit with adjuvant therapy. Poor differentiation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poor long-term survival. R0 res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survival. Extended procedures improve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3N+ve disease. Addition of chemoradiotherapy ma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ong-term survival in stage III and node-positive lesions an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imple cholecystectomy. R0 resection predicted long-term survival in gall bladder cancer. T3 N+ve disease had better survival after extended procedures.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mproved survival in stage III and node-positive disease. Poor differentiation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adverse predictors of survival.  相似文献   
84.
目的用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hc2 HPV DNA)监测宫颈癌前病变,提高诊断率。方法hc2 HPV DNA和TCT两种方法并用检测1231例宫颈外口及颈管脱落细胞。结果1231例样本中,HPV感染率34.0%,而21~40岁年龄段略高于其他年龄段;宫颈鳞状上皮正常HPV感染率23.2%。在细胞学诊断为ASC-us、ASC-h、LSIL和HSIL组中,HPV感染率依次为50.0%、58.8%、76.7%和93.3%。TCT检测:正常+炎症1077例;asc-us 32例;ASC-h 34例;LSIL 73例,HSIL 15例。ASC-us、ASC-h、LSIL和HSIL检出率分别为2.6%、2.8%、5.9%和1.2%。统计学检验表明:HPV感染与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在宫颈鳞状上皮正常时HPV感染率最低,重度炎症时HPV感染率出现增高的趋势;当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异常时,HPV的感染率明显增加,即HSIL〉15IL〉ASC-h〉ASC-us〉正常+炎症。  相似文献   
85.
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KLF-6和APC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KLF-6与APC的mRNA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7、5%和34,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96.9%和93.8%(P〈0.05)。KLF-6与APC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1%和25.0%,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1.3%和84.4%(P〈0.05)。KLF-6与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并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抑癌基因KLF-6和APC的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肝细胞性肝癌中肥大细胞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小鹏  易继林  冯亮  田夫  邓清 《腹部外科》2006,19(2):117-118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 lar carc inom a,HCC)中肥大细胞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将40例HCC石蜡标本分为高侵袭转移组(14例)和低侵袭转移组(2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肥大细胞计数(m ast cell count,MCC)与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VD),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HCC高侵袭转移组的MCC(18.7±3.2)个/Hp、MVD(41.8±9.4)与低侵袭转移组的MCC(11.4±4.6)个/Hp、MVD(27.3±6.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CC中MCC与MVD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肥大细胞(m ast cell,MC)可能有刺激HCC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7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75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70.0%),胃中部多发(46.7%).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腹膜转移等方面与进展期胃非印戒细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分型以BorrmannⅢ型、Ⅳ型多见(P<0.01),且浸润深度T3、T4比胃非印戒细胞癌多见(P<0.01);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4%,与其他类型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相比恶性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88.
刘鹏  吴爱国  张华霖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6):350-352,403
目的研究Skp2、p27ki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kp2、p27kip1蛋白在83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率(28.65±12.6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织(17.28±10.66)%(P<0.01)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6.60±5.54)%(P<0.01)。Skp2蛋白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阳性率(24.61±11.27)%,显著低于大肠腺瘤组织(49.94±13.22)%(P<0.01)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65.40±15.74)%(P<0.01)。p27kip1蛋白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大肠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r=-0.430,P<0.01)。结论大肠癌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27kip1蛋白降解有关,提示Skp2蛋白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儿童及青少年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方法,并讨论肿瘤复发率、转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与关节功能。方法1995年12月至2003年1月,对33例儿童及青少年肢体原发性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进行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年龄8-16岁,平均12.2岁。股骨下端24例,胫骨上端9例;骨肉瘤23例,尤文肉瘤6例,软骨肉瘤2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2例。Enneking外科分期:ⅠA期2例,ⅠB期2例,ⅡA期17例,ⅡB期1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术前2-4个周期、术后6个周期的化疗。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骨缺损,并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将其与骨骺进行固定。结果29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7.6个月。3例复发,分别于术后1年在骨骺处复发、术后15个月和30个月在原肿瘤位置的股动、静脉周围复发,复发率为10.3%。对复发病例行截肢术。共9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57.9%。4例患者发生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2%。依据Enneking术后功能评价标准,优11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2.8%。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有效化疗的前提下,实施该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0.
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肾肿瘤显像的关系。方法29例疑肾肿瘤患者行^11C-乙酸盐PET早期及延迟显像,其中22例1周内行^18F—FDG PET显像。所有患者均有手术病理检查或CT、随访结果。患者静脉注射^11C-乙酸盐后即刻采集肾脏部位早期图像,以反映肾皮质血流灌注;10min后采集延迟图像,以反映^11C-乙酸盐在肾皮质内的代谢。观察^11C-乙酸盐在人体内的分布,并比较^11C-乙酸盐与^18F—FDG肾肿瘤显像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类型、分级的关系。结果^11C-乙酸盐在人体内以胰腺摄取最高,并可能经胰液分泌人肠道。肾皮质对^11C-乙酸盐摄取随时间而变化,延迟相大部分原发肾皮质肿瘤(13例中分级Ⅰ~Ⅱ为12例)对^11C-乙酸盐摄取高于正常肾皮质,阳性率为76.9%(10/13例);而^18F—FDG显像仅为30.8%(4/13例)。6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C-乙酸盐显像阳性仅2例;其中5例行^18F—FDG显像,均阳性。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1C-乙酸盐早期及延迟显像均清晰显示,2例输尿管炎症对^11C-乙酸盐无摄取。结论^11C-乙酸盐PET显像对恶性程度较低的肾皮质肿瘤显像阳性率较高,可弥补^18F—FDG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